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联动文博:一场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对话

W 弘博网 2023-10-07


5月1日,位于上海徐汇区的西岸美术馆推出“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特展,这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带来的第三个特展。今年正值康定斯基(1866-1944,Vasily Kandinsky)诞辰155周年纪念,该展全面呈现这位二十世纪艺术大师里程碑式的创作生涯,是康定斯基于中国的首次大展,也是迄今为止在亚洲境内最具规模的回顾展。


展览汇集法国蓬皮杜中心的重磅馆藏,包括从艺术家遗孀妮娜·康定斯基(Nina Kandinsky)对蓬皮杜中心的慷慨捐助与遗赠中臻选出的数百份画作、手稿、版画作品,诸多大师级作品是首次亮相。同时展览也从上海博物馆借来五件商晚期至西周期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臻品,一同在展厅中展出,以艺术开启一场横贯中西、纵跨古今的对话。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展览海报







首次展出康定斯基的中国艺术收藏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传统的中国花鸟画,在“中国红”的视觉氛围中开启展览的序厅。这部分主要呈现了康定斯基与中国以及亚洲艺术的关系。据悉这也是全球首次展出其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以及与中国相关的出版物,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画稿到中国哲学、小说、古董、建筑以及历史读物,涵盖中国文化的多个维度。


据策展人安格拉·兰佩介绍,“虽然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获得这些藏品的,但可以肯定它们是康定斯基艺术创作和思想的灵感来源”。康定斯基曾在杂志专栏中提到过一次看展经历,他在参观一个关于日本和东亚的大型展览(1909年的“日本和东亚展”,也展出了12世纪以来中国的绘画和雕塑)后意识到,西方艺术缺乏“一种共同的内在调性”。


序厅展现康定斯基与中国以及亚洲艺术的关系


康定斯基晚年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古代青铜器尤其热爱,序厅展示了其收藏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和《周、秦、汉代青铜器展览——中国青铜器注释》等读物,也为观众在后面的参观中遇见中国古代青铜器埋下了一个伏笔。


序厅中的一批文献资料则讲述了康定斯基从中国建筑中获得的灵感,他对一座传统的中式宝塔进行了临摹,并从中提炼出了点与线的元素,这些艺术养分的汲取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进行感受。


除了中国艺术品,展览还呈现了艺术家所收藏的一系列日本浮世绘,“它们共同为理解康定斯基的作品提供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西方艺术史叙事的线索”。







五大板块 全面呈现艺术家的创作生涯





由序厅继续往前走,康定斯基的艺术历程就开始缓缓展开。展览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初始:技艺研习”“穆瑙:抽象的突破”“俄罗斯:间奏岁月”“包豪斯:理论年代”“巴黎:成熟时期”,以此涵盖艺术家从早年创作,走向抽象到成熟等不同阶段的作品。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展览现场图,西岸美术馆


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早年学习法律和经济学专业,并在大学任教。30岁时,他辞去教职,前往慕尼黑学习艺术,开启艺术家之路;后来开始频繁游历欧洲各地,被德国穆瑙小镇如画的风景和当地民间艺术所吸引,在此创作了大量写生,这个阶段是他全新艺术表现形式诞生的时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不得不离开德国回到家乡俄罗斯,这一时期他也停止了油画创作,好在这一时期有爱情的陪伴,康定斯基与妮娜·安德烈耶夫斯卡亚成婚;年过半百,康定斯基正式到位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院任教,出任壁画工作坊导师,他越来越多地将构图解析的理论实践在绘画中,这一时期被称为”冷静时期“;68岁,康定斯基夫妇移居法国,在巴黎艺术氛围的影响下,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由严肃变得欢快,并发展出了一种新样式,将严谨的构成主义几何学和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开创的生物形态幻想融合在一起,进入创作成熟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瓦西里·康定斯基,《即兴III》,1909年,1976年由尼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瓦西里·康定斯基,《作曲IX》,1936年,布面油画,113.5 x 195厘米,1939年由国家购藏,署名,1939年,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展览中除了展出康定斯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外,他备受关注的影像资料、丰富的收藏以及工作室物品等也一一呈现,为公众全方位理解和欣赏这位西方艺术史上的重量级大师提供多元的内容。







复原展示 呈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康定斯基不仅是一位先驱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艺术理论家,他创造的“抽象绘画”概念不仅推动了20世纪及21世纪的艺术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诸多艺术家的实践以及对现代主义的认知。展览也着力呈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整个展厅围绕一个中心部分展开,即康定斯基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Juryfreie)设计的门庭壁画复原。此次特展根据当时的底稿复原了这组门庭壁画,也是首次在亚洲真正地重现这组作品。观众能够坐在这个四面环绕的展厅中,感受康定斯基艺术的冲击力。康定斯基认为绘画本身就是环境,应该让人沉浸其中。这组复原壁画也是展览希望引领公众“漫步”康定斯基的画作中,开启一段身临其境的艺术畅想。


康定斯基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设计的虚拟门庭重建,1977年由让 · 维达尔在妮娜 · 康定斯基1976年捐赠的水粉设计稿基础上的重现,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康定斯基拥有听觉与视觉的联觉通感能力,这种独特的感知让他能“听到”颜色,并用“看到”的线条和颜色来呈现声音,他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 他将绘画作品看作一种视觉音响,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扩容器。展览也试图引导公众,在欣赏他的作品时,需发挥通感,聆听绘画。


展品说明牌,除了对画面进行解读,也会从康定斯基的创作理念及所处阶段来帮助观众理解画作。







艺术联动文博 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此次展览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将深受艺术家喜爱、并对其艺术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进行了现场展示。展览与上海博物馆达成合作,借得五件商晚期至西周期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品,将中国古代簋、卣、甗等青铜器上抽象的艺术形象与西方现代艺术抽象先驱的杰作汇集一堂,呈现一场中西碰撞的对话,颇具看点。


上海博物馆借展青铜器


展览现场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展示


这种中外对话并不是西岸美术馆的首次尝试,自开馆以来它便与蓬皮杜中心通力合作。疫情以来,中法双方更是和衷共济,双方远程讨论策划与本地团队专业执行完美结合,成功落地多个大展,实现了中法合作的新常态。这次展览更是将中外文化艺术合作的深度推向了全新的高度,联动中国文博界,搭建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现代艺术对话碰撞的平台,为观众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艺术提供了难得的视野与机会。


与“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特展同期开幕的还有中国青年艺术家“于吉:即兴判断 II”展览,以及法国艺术家的“洛朗·格拉索”同名展,三场展览均聚焦于多种艺术形式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联,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步入第二年的升级呈现。欢迎公众前去参观体验,预约及购票信息可关注“西岸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回顾往期精彩

上新啦!隋唐窑址博物馆再出发,讲述一段绵长的城市陶瓷简史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首届中国博物馆青年学术研讨会将在南通博物苑举办

从文物到文化到文明,这个小学让学生在博物馆中抚摸中华文明的脉络

巴西国家博物馆重建工作有望于今年6月底启动

肇庆市博物馆开馆: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这个“五一”,各地掀起红色旅游热潮 革命历史纪念馆人气高涨

上海科技馆上映最后两部胶片科普电影

文华殿新展开幕 来故宫看《女史箴图》

“五一”假期进入倒计时,文博旅游热潮不减!

新时代,如何重新认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

这个五一来南博公众餐厅,《随园食单》中的美食等你品尝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